跳到主要內容
aaaaa

bbbbbb

關閉
:::
協作會議是一種集思廣益的合作模式,促進多元角色的相互觸發與激盪,尋求階段性共識,為問題提供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
本次協作會議的契機來自環保署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NAP)的「環境資訊揭露」承諾事項,包括環境部(原環保署)開放政府委員會的相關討論。
開放政府,強調建立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協作會議的籌備過程,便試圖體現這樣的精神:本次協作會議由環境部(原環保署)作為公部門主動發起,而協作會議的籌備工作由宸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齊想創造工作室等民間夥伴來協力完成。也就是說,協作會議籌備過程即體現了公私部門協力的精神。
歷程紀要

2023

2023/05/26

「公民生活風險地圖」協作會議辦理

2023/05/10

開放政府培力課程(進階)

2023/04/25 - 2023/04/25

協作會議議題研析

2022

2022/11/23

開放政府「環境領域的資訊揭露」承諾事項第三次工作分組會議

2022/09/06

開放政府培力課程

本次協作會議的起源與設計

「公民生活風險地圖」協作會議
協作會議是一種集思廣益的合作模式,促進多元角色的相互觸發與激盪,尋求階段性共識,為問題提供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

本次協作會議的契機來自環境部(原環保署)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NAP)的「環境資訊揭露」承諾事項,包括環境部(原環保署)開放政府委員會的相關討論。

開放政府,強調建立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協作會議的籌備過程,便試圖體現這樣的精神:本次協作會議由環境部(原環保署)作為公部門的主動發起,而協作會議的籌備工作由宸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齊想創造工作室等民間夥伴來協力完成。也就是說,協作會議籌備過程即體現了公私部門協力的精神。

我們試圖創造開放的姿態,以迎接多元觀點的討論。籌備工作中,除了公私部門在籌備過程中的的互相對齊,我們透過訪談來邀請多元利害關係人參與會議的議題設定,並將訪談的內容濃縮撰寫議題手冊,並製作議題面向的心智圖,來為討論做準備。

協作會議當天,多元的參與者講述自己對於「公民生活風險地圖」的看法,齊想團隊以心智圖整理當天的與會意見,並設計小組討論,讓專業的小組主持人帶領著與會者讓討論更深化。

協作會議會後,這些討論的脈絡與結論將提供給環境部(原環保署)參考。同時,我們也將逐字稿及錄影公開,讓所有關心此議題的人能夠完整掌握本次會議所整理的資訊。

本圖為行政院環保署協作會議「促進公民了解生活環境資訊進而採取行動」部會簡報封面圖,詳情可參考右方文字連結
部會簡報
針對議題,部會提出相對應的政府觀點

可於「下載連結」,下載本次會議部會簡報
連結:https://reurl.cc/OvVdmX

本圖為環保署「公民生活風險地圖」協作會議所整理出的心智圖,詳情可參考右方文字連結
心智圖
整理訪談及研究,用清晰的架構來統整議題的全貌

心智圖連結:https://miro.com/app/board/uXjVMPfqcTc=/

本圖為環保署開放政府「公民生活風險地圖」協作會議主持人簡報封面圖,詳情可參考右方文字連結
主持人簡報
用於協作會議中說明議程及會議主旨與討論

可於「下載連結」,下載本次會議主持人簡報
連結:https://reurl.cc/ZWXD4M

本圖為112年開放政府協作會議「公民生活風險地圖」議題手冊封面圖,詳情可參考右方文字連結
議題手冊
彙整訪談的多元觀點,提供所有人一個更全面的議題觀看角度

可於「下載連結」,下載本次會議議題手冊
連結:https://reurl.cc/p6L7Ye

活動照片

「公民生活風險地圖」協作會議紀錄影片
小組討論成果

第一組結論報告摘要
第一組在討論中同樣專注於民眾對於公民生活風險地圖的目的,特別是找出民眾的真實需求是什麼。他們提到的問題和關切可能涵蓋許多議題,如環境污染,或者是像「行人地獄」這樣的現代城市問題,這些議題分別對應到不同的風險情境,如路邊的垃圾亂丟,或者是涉及淹水資訊和交通事故的情況,還有空氣和噪音污染等環境議題。

另一個重要的議題是與焚化爐相關的問題,尤其是他們產生的異味,這可能會影響住在附近的民眾。這些都是民眾可能會關注的議題,而這些議題的多樣性則影響了他們在開發出來的網站或者是 app 中如何整合這麼多的資訊,以及如何客製化讓民眾可以快速的看到自己在乎的那個風險議題。

除了讓民眾知道如何使用這個app,他們認為更重要的是建立重要的溝通管道,例如利用里長作為溝通的渠道,讓居民能夠接觸到有力人士或者是能夠解決問題的管道。這樣,從感知資訊到建立管道,到最後採取行動的過程中,他們將以幫助民眾鋪路的方式來讓他們可以更無痛地去做到這些事情。

他們還提到了app的客製化,也就是根據每個用戶的情境和需求,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資訊,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採取行動。例如,如果有人住在焚化爐旁邊,他們打開app時就可以看到他們最關心的信息。這種客製化的功能,將有助於提高資訊的易讀性和易用性,並真正符合用戶的需求。

第二組結論報告摘要
第二組的討論側重於公民生活風險地圖的使用和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種工具來改進公眾的環境意識和行為。首先,他們認為需要明確界定公眾真正需要和想要了解的問題,並認識到資訊過多可能會導致混淆。因此,應該考慮與地區領導者如鄰里長合作,尤其是考慮到部分群體,如長者,可能無法輕易接觸到這個應用。

在資訊揭露的過程中,他們強調政府需要更科學的態度,並根據專家意見將議題區分為立即性問題和非迫切性問題,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此外,各部會的溝通整合和立場一致性被視為關鍵,特別是在揭露資訊後,以避免公眾對政府的混淆和不信任。

他們還提到了特殊的目標受眾,如兒童,強調將環境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行為。他們還提到了碳權的問題,並提出了創建一種經濟模式讓碳權在社會上自然運作,給予民眾參與的誘因。

此外,討論中還包括如何促使公眾參與環保行動,比如打掃社區,以及建立感情和身份認同感。他們也提出,需要賦予一些行為義務性質,比如環境教育的時間,同時給予情感誘因。最後,他們提出了關於家電能耗的想法,希望政府能與廠商合作,讓民眾更容易了解家電的即時和總體用電量。

第三組結論報告摘要
第三組的討論圍繞著風險的種類與類型,包括生活中各種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噪音、震動、輻射、紫外線、電磁波等。其中,有些風險具有急迫性,例如噪音和震動,這類風險可能會突然出現並在一段時間後消失。這些風險通常有其好發地點,並可透過熱點地圖進行呈現。

一些風險與城鄉地區有所差異,例如交通和行人安全問題,而其他風險則可能受天氣影響,如颱風過後可能導致水質變化。該組別認為生活風險地圖應具備幾個目標:幫助降低風險,提高使用者對風險的承受和認知能力,並使民眾了解風險可能出現的地方。

他們提到,民眾應該能反映出現在特定地方的問題,比如垃圾傾倒問題,並能夠請求政府機關進行相應處理。另一個關注的點是,不同族群在面對風險時的資本和脆弱性可能不同,這可能需要透過其他方式來處理。

在資訊公開方面,第三組認為公開檢測方法將有助於增強民眾對其科學依據的信任,並能提高公眾對這些方法的認識。他們亦強調了心理風險的存在,認為某些地區或族群可能較易遭遇到較高的心理風險。

最後,他們討論了風險地圖的推廣方法,如透過社區分享、資料平台,甚至與業務單位、廠商等進行合作。整體而言,該組別探討了風險地圖的多種潛在應用,以及如何進一步提升其實用性和覆蓋範圍。

現場彙整結論

公私知識互動、跨部會、分眾、分議題、降低風險
這場會議是從一個概念出發:「公民生活風險地圖」。

題目原初設定是從「地圖」這個解法;但是在訪談過程中,更深刻切入到風險本身;協作會議當天則是更從環境主題出發,去探詢公民生活的本質以及資訊需求。

地圖 ➡️ 公民、風險 ➡️ 生活、資訊

三組的報告內容分別涵蓋了許多重要的概念和方案。討論的重點多集中於公民生活風險地圖與相關議題,與會者除了關注地圖本身的概念,更多的討論實質上集中於資訊、生活、需求這三大主題。

首先,大家的報告都強調了政府與民眾間知識的互動性。政府要能了解民眾的需求,並透過基層節點進行傳達,以解決民眾對於短期和長期風險判斷的困擾。尤其在食安問題上,如何讓民眾理解並判斷其急迫性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

其次,三組報告都提到跨部會的溝通和整合,強調需要跨越不同部門的資訊來解決風險問題。包括環境部(原環保署)、衛福部、經濟部、教育部等都被提及,顯示出資訊整合的重要性。

再者,報告提到需要針對不同族群做討論,包括長照族群、兒童等,將環境教育生活化,從碳權議題到如何在基層節點傳遞正確的資訊等,都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另一方面,報告亦提到如何以議題作為區分,使不同的使用者能看到自己最需要的資訊,並強調社區溝通的重要性。強調了風險急迫性的議題,如噪音、震動等日常風險,與此同時,也提到了行人安全等議題。

最後,大家關切提到要如何降低風險,並強調需要針對高敏感或脆弱族群做出客製化的服務。盤點社區的層面,包括管委會等,以及如何結合社交媒體等不同的通路與介面來交流資訊。

本圖為本場協作會議現場彙整結論:包含政府與民眾間的互動性,跨部會的溝通和整合,針對不同族群做討論,以議題區分如何降低風險,針對脆弱族群做出客製化服務
本圖為本場會議行動策略方案:包含社區知情權為風險管理的基礎;邀請其他部會共同盤點現有資訊;依不同族群、議題做不同的宣導活動;針對脆弱族群提出問卷調查
相關連結
議題建議回饋
上架時間: 2023/08/29